主動學習法
一般而言,大部份的學生在應付功課時都是採用死記硬背的方式,而非深度的進行理解。這樣的學習法會有以下三大問題:請注意你學習時是否有以下三大問題,如果你學習也會遇到這些問題,那就表示你的學習是「被動式的學習」,那你就要特別注意了: 1. 效果不好 2. 很辛苦 3. 不能專心。
這種死記硬背的被動學習法不僅浪費時間,更無法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果,造成很多學生回家後,除了要完成學校分配的作業外,還得花費額外的時間與精力到補習班補習,換句話說:他們一天花在學習的時間幾乎長達12個小時以上!
然而,如果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及技巧,學生們就能擺脫畸形的補習教育,在提升學業成績的同時也有餘裕致力於品格、體能等的培養,使同學成為身心健康、均衡發展的好學生!
◎ 「短期記憶」和「長期記憶」
根據心理學的研究指出,記憶系統可以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二種。
短期記憶
是一個容量有限的訊息暫存系統。所有新進入大腦的訊息,如:剛查到的電話號碼、陌生人的名字、老師正在說明的課程內容等,都是暫時存放在短期記憶中。除非將這些訊息存放到長期記憶中,否則很快就會被遺忘。
長期記憶
則是一個容量無限的訊息存放系統。短期記憶的訊息經過適當處理後,便會存放到長期記憶中。例如自己家的住址、電話號碼、自己的名字等,都是長期記憶中的訊息。因此學習的主要任務就是:如何把功課存放到長期記憶中,最後變成自己新的已知的知識。心理學研究發現:長期記憶的資料多半是語意的訊息,換言之,唯有訊息對自己變的有意義,訊息才能順利儲存在長期記憶。
主動學習法 = 用自己頭腦作記號
所謂「主動學習法」,就是幫助自己將功課從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的方法,亦即賦于課業意義的方法;拿到功課以後,不是一上來就從頭到尾開始死記硬背,要先透過思考與分析,把功課的內容加以轉換分析,使功課的內容對自己變得很特別、很突出、很有意義,這個時候,大腦就可以自動、輕鬆的將課業記住在長期記憶。
「主動學習法」強調「賦于課業意義」的重要,那要怎樣賦于課業意義呢?那就是,學習必須「用自己的頭腦」作記號, 將來才能根據自己所做的記號來回想。
究竟學習要如何用自己頭腦作記號呢?莫非是拿課本來打自己的頭,當然不是了!透過思考分析功課的過程,學生會主動對自己提出問題,並在提問的過程中聯結到自己已經熟悉的既有知識,亦即「用已知來吸收未知」。這種「自問自答」是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、最重要的一環。只要一開始用對方法,學生就能正確的閱讀課本中主要的內容,並可消化吸收其中的概念,然後,將課文中未知的知識轉換成為新的已知的知識,亦即將課業儲存在長期記憶!
◎「主動學習法」與「被動學習法」
根據心理學的研究,學習方法可分成兩種,「主動學習法」與「被動學習法」。
「被動學習法」「Rote Learning」就是俗稱的 「死記硬背法」 也就是學生以一直念、一直背 ,不斷重複的學習方法。這種死記死背的被動學習法,心理學者又稱之為「鸚鵡式的學習」。鸚鵡是一種會學人說話的鳥,當你讀書時不斷重複的一直念、一直念、是不是很像鸚鵡啊 ?
一般的學生總是以死記硬背,來應付考試,當隔天考試時,看著考卷時,明明昨晚就讀過,很奇怪卻往往不記得。就好像頭腦不是自己的,頭腦根本不聽自己指揮 ,考完試很快將功課忘光光,主要原因在於學習方法的不正確,導致將念過的功課雜亂無章的放在短期記憶區,由於短期記憶區的空間有限,當新的訊息要進入大腦短期記憶區時,訊息很快就塞爆、塞滿,舊訊息只好被擠出短期記憶區,這樣的學習方式當然非常沒有效率。
「主動學習法」就是「沙漏式的學習法」當學生學習時會一歩一歩有系統地分析濃縮資料,找到課業的精髓,找到訊息的關鍵,有系統的抓出重點。因為這些重點,是自己抓的,印象很深、很突出、很特別,自然就輕鬆記住了,通過自己濃縮大量訊息,再釋放大量訊息的過程,可以將將課業儲存在長期記憶中。考試時透過這些重點訊息的提示,就可以回憶出相關的課業,而達到百分之百的學習。
換句話說,沙漏式的主動學習法就是教導學生自己整理課業的方法。學習必須自己整理重點,才能去蕪存菁、化繁為簡,順利吸收課業的知識。

透過「主動學習法」,能讓您在學習上事半功倍,既可縮短學習時間,並可獲得傑出成績,並從而獲得成就感,加深讀書、學習的興趣與動力。
Rote Learning 被動學習 |
Active Learning 主動學習 |
Low concentration |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|
專注力低 | 提高專注力 |
Low motivation | Increased motivation |
學習動機弱 | 增強學習動機 |
Dislike of studying | Enjoyment of studying |
不喜歡學習 | 享受學習的樂趣 |
Weak retention | Excellent retention |
極差的記憶能力 | 傑出的記憶能力 |
Poor marks | Great marks |
成績不好 | 成績優良 |
Poor qualifications | Excellent qualifications |
合格能力低弱 | 極佳的合格能力 |
學習困境 | 脫離困境 |

擔得起讚美也禁得住批評,這要怎麼培養
孩子只聽表揚,不接受批評,怎麼辦? 表揚不能是虛假的口號,每次讚美都要很具體。讓孩子真正找到自己的正向行為,再給他讚美,這時候他會覺得心安理得,自己應該得到讚美。相應的,批評他也不是隨便批評,而是讓他能夠意識到自己哪裡做的不對不好,應該自我批評,這時候他就能慢慢接受被人批評的痛苦。 整個過程,都涉及到我此前教大家的讚美與批評的技巧,要一步一步讓孩子學會有雅量去接納別人的批評。 能夠忍受批評是一種“逆商”(AQ,Adversity Quotient,全稱逆境商數,指面對挫折、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),這是面對逆境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訓練。 如果你的孩子在家裡從來沒被批評過,有的只是讚美,他就是溫室里長大的花朵,一旦上了小學被老師批評,他會適應不良,會無法相信原來他不是大家眼中的寶貝,原來到了學校這麼容易被批評,這時他是無法接受的,他會馬上退縮。所以接受批評就像在培養一種免疫能力,當孩子在家裡出現不對的行為時,作家長的一定要很公正、很直接、很真誠地去批評他。 能夠習慣被表揚也習慣被批評,這必須從小做起,從家裡做起。父母以前沒有做好這樣的訓練,害怕孩子有創傷經驗,害怕孩子大吵大鬧,所以容忍了他的很多錯誤行為,導致了孩子只聽表揚不聽批評。你要告訴孩子,在成長過程中犯錯是正常的,做不好是可以理解的,我們要嘗試在錯誤中學習和成長,不可能一次就做得很完美,所以被批評也是難免的,要能接受批評,必須讓孩子從小養成這樣的認識。 孩子犯錯時要給他指出來,而不是對他嚴厲責罵,總是責罵,久而久之孩子當然會害怕被批評。做父母的尤其要有包容心,能包容孩子的錯誤,明確指出孩子的缺點,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訓練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