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動學習法
一般而言,大部份的學生在應付功課時都是採用死記硬背的方式,而非深度的進行理解。這樣的學習法會有以下三大問題:請注意你學習時是否有以下三大問題,如果你學習也會遇到這些問題,那就表示你的學習是「被動式的學習」,那你就要特別注意了: 1. 效果不好 2. 很辛苦 3. 不能專心。
這種死記硬背的被動學習法不僅浪費時間,更無法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果,造成很多學生回家後,除了要完成學校分配的作業外,還得花費額外的時間與精力到補習班補習,換句話說:他們一天花在學習的時間幾乎長達12個小時以上!
然而,如果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及技巧,學生們就能擺脫畸形的補習教育,在提升學業成績的同時也有餘裕致力於品格、體能等的培養,使同學成為身心健康、均衡發展的好學生!
◎ 「短期記憶」和「長期記憶」
根據心理學的研究指出,記憶系統可以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二種。
短期記憶
是一個容量有限的訊息暫存系統。所有新進入大腦的訊息,如:剛查到的電話號碼、陌生人的名字、老師正在說明的課程內容等,都是暫時存放在短期記憶中。除非將這些訊息存放到長期記憶中,否則很快就會被遺忘。
長期記憶
則是一個容量無限的訊息存放系統。短期記憶的訊息經過適當處理後,便會存放到長期記憶中。例如自己家的住址、電話號碼、自己的名字等,都是長期記憶中的訊息。因此學習的主要任務就是:如何把功課存放到長期記憶中,最後變成自己新的已知的知識。心理學研究發現:長期記憶的資料多半是語意的訊息,換言之,唯有訊息對自己變的有意義,訊息才能順利儲存在長期記憶。
主動學習法 = 用自己頭腦作記號
所謂「主動學習法」,就是幫助自己將功課從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的方法,亦即賦于課業意義的方法;拿到功課以後,不是一上來就從頭到尾開始死記硬背,要先透過思考與分析,把功課的內容加以轉換分析,使功課的內容對自己變得很特別、很突出、很有意義,這個時候,大腦就可以自動、輕鬆的將課業記住在長期記憶。
「主動學習法」強調「賦于課業意義」的重要,那要怎樣賦于課業意義呢?那就是,學習必須「用自己的頭腦」作記號, 將來才能根據自己所做的記號來回想。
究竟學習要如何用自己頭腦作記號呢?莫非是拿課本來打自己的頭,當然不是了!透過思考分析功課的過程,學生會主動對自己提出問題,並在提問的過程中聯結到自己已經熟悉的既有知識,亦即「用已知來吸收未知」。這種「自問自答」是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、最重要的一環。只要一開始用對方法,學生就能正確的閱讀課本中主要的內容,並可消化吸收其中的概念,然後,將課文中未知的知識轉換成為新的已知的知識,亦即將課業儲存在長期記憶!
◎「主動學習法」與「被動學習法」
根據心理學的研究,學習方法可分成兩種,「主動學習法」與「被動學習法」。
「被動學習法」「Rote Learning」就是俗稱的 「死記硬背法」 也就是學生以一直念、一直背 ,不斷重複的學習方法。這種死記死背的被動學習法,心理學者又稱之為「鸚鵡式的學習」。鸚鵡是一種會學人說話的鳥,當你讀書時不斷重複的一直念、一直念、是不是很像鸚鵡啊 ?
一般的學生總是以死記硬背,來應付考試,當隔天考試時,看著考卷時,明明昨晚就讀過,很奇怪卻往往不記得。就好像頭腦不是自己的,頭腦根本不聽自己指揮 ,考完試很快將功課忘光光,主要原因在於學習方法的不正確,導致將念過的功課雜亂無章的放在短期記憶區,由於短期記憶區的空間有限,當新的訊息要進入大腦短期記憶區時,訊息很快就塞爆、塞滿,舊訊息只好被擠出短期記憶區,這樣的學習方式當然非常沒有效率。
「主動學習法」就是「沙漏式的學習法」當學生學習時會一歩一歩有系統地分析濃縮資料,找到課業的精髓,找到訊息的關鍵,有系統的抓出重點。因為這些重點,是自己抓的,印象很深、很突出、很特別,自然就輕鬆記住了,通過自己濃縮大量訊息,再釋放大量訊息的過程,可以將將課業儲存在長期記憶中。考試時透過這些重點訊息的提示,就可以回憶出相關的課業,而達到百分之百的學習。
換句話說,沙漏式的主動學習法就是教導學生自己整理課業的方法。學習必須自己整理重點,才能去蕪存菁、化繁為簡,順利吸收課業的知識。

透過「主動學習法」,能讓您在學習上事半功倍,既可縮短學習時間,並可獲得傑出成績,並從而獲得成就感,加深讀書、學習的興趣與動力。
Rote Learning 被動學習 |
Active Learning 主動學習 |
Low concentration |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|
專注力低 | 提高專注力 |
Low motivation | Increased motivation |
學習動機弱 | 增強學習動機 |
Dislike of studying | Enjoyment of studying |
不喜歡學習 | 享受學習的樂趣 |
Weak retention | Excellent retention |
極差的記憶能力 | 傑出的記憶能力 |
Poor marks | Great marks |
成績不好 | 成績優良 |
Poor qualifications | Excellent qualifications |
合格能力低弱 | 極佳的合格能力 |
學習困境 | 脫離困境 |

孩子考試總是粗心該怎麼辦?
近來,總有一些家長問這樣的問題:雖然孩子智力高,人很聰明,學習也很刻苦,但是考試起來總是錯那一點點,成績總是不能頂尖,常常因為考試粗心扣掉那幾分就影響名次的排列,孩子老是這麼粗心,該怎麼辦呢?粗心,聽上去無傷大雅,但是我們一定要意識到,在孩子還小的時候,如果不糾正他粗心的習慣,等到他習以為常了,會考,學測的時候,通常的一分就可能會失去目標學校的錄取,家裡要繳幾千元,甚至幾萬元去彌補。等到那時,粗心就不再是一個小問題了。 很多家長和老師都是覺得孩子主觀上有問題,考試不認真,不細心,其實在考試中,誰不認真呢?大家都是處在緊張和細心之中,幾次粗心是很正常的,但是經常的粗心,丟失高分,那就有問題了。關鍵是,問題在哪裡呢?很多家長會都會問這樣的問題,的確值得大家好好思考。粗心對於孩子來說,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,如果家長對孩子的粗心問題沒有一個正確而全面的認識,會給孩子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。其實孩子犯粗心的錯誤,既有表面的原因,也有深層的原因,在這裡,我們來具體瞭解一下有哪些表面的和深層的原因,以便思考如何減少類似錯誤的發生。 ※容易粗心的表面原因有: 《遇到看似很簡單的題目》:看到題目越簡單,越想輕鬆得分,所以學生在考試的時候,選答案往往沒有仔細思考或計算,匆匆選了一個答案,結果就選到了錯誤的答案。 《碰到考前看過或猜到的題目》:一遇見以前看到過的題目,或者是考試前碰巧猜到過題目,考試時遇到這樣的情況,心裡自然十分高興,心想可以立刻攻下這道題。但是越興奮,就越容易出差錯。《看錯題目或會錯題意》:題目只看了一半或是還沒有看完所有的選項,就急忙作答,甚至沒看清楚題目就開始計算,都會發生粗心答錯的情況。《時間不夠或是心情緊張》:開始做考卷的時候,每個孩子可能都還算小心翼翼。等到考試進行到下半場的時候,時間剩得不多了,就會越來越緊張。在時間緊迫和緊張焦慮的雙重壓力下,很容易犯粗心的錯誤。《計算複雜的題目》:考試的時候,計算題可能很長,也可能很複雜,在加減乘除或是式子的排列上,一不小心就會算錯了答案。 ※犯“粗心”錯誤的深層原因: 除去以上提到的一些粗心的表面原因,也許家長朋友們不瞭解一個事實,那就是:每個孩子都一樣,他們很容易給自己做成功或者失敗的歸因,比如說:考得好,就歸因於自己這段時間努力了;考得不好,就歸咎於是自己粗心。 為什麼要歸咎於是“粗心”呢?因為大家都認為粗心是個偶發的現象,是不能控制的。正是因為大家都有這樣的心態,所以“粗心”成了成績不好的一個最主要的藉口。 其實每個家長只要好好檢查一下孩子的考卷,你會發現,孩子每次錯的都是類似的題目和題型。這是為什麼呢?難道真的每次都歸咎於粗心?其實不然。家長朋友們有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。 我們試想一下,現在我們的孩子考試之前是怎麼複習的?是不是不停地讀,不停地背?這樣死記硬背,導致的結果就是將大量的功課硬塞進大腦。大量的功課好比一團混亂的資料,一團混亂的資料好比一團混亂的垃圾,當你把功課硬塞進大腦,像不像把一團垃圾硬塞進大腦?那麼考試的時候豈不是要在垃圾堆裡找答案?請問在垃圾堆裡找答案容易嗎?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。更何況,考試的時候,有著限定時間的壓力,在規定的時間裡要做完一整張題量較大的試卷,對孩子們來說,已經比較容易緊張了。這個時候,如果對功課掌握得不夠通透,再加上要在有限的時間裡,在混亂的垃圾堆裡找到答案,的確是很不容易的,還有很多孩子會出現後面許多題目來不及做的情況。在這樣“緊張”的情況下,出現“粗心”也就難怪了。 這一點很多新拿到駕照的朋友們也許會深有感觸,因為剛拿到駕照,沒有開車經驗,對車性也不夠熟悉。這個時候你在小巷子裡開車,如果給你足夠的時間,相信你會慢慢地安全開過去,但是如果後面有人在不停地按喇叭,你一著急,便很可能因為“粗心”而刮擦到別人的車子。 所以說,粗心最終只是個藉口,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孩子對功課沒有完全掌握,沒有100%消化吸收。此外,很多家長以為題海戰術能降低孩子的粗心,其實這個也是錯的,因為題海戰術中的每道題都是片面的知識,題目與題目之間是沒有相互聯繫的,如果功課沒有整理成一個系統的知識,那麼題目一變,就又不會做了。瞭解粗心的原因之後,我們來看下應該如何去改善這個情況。 ※針對孩子粗心的根本對策:關鍵在於學習方法是否正確有效。 要想從源頭上改變孩子考試粗心的壞習慣,關鍵在於找到一個真正有效的學習方法。主動學習法可以幫助孩子在學習的時候,用自己的大腦做記號,用已知吸收未知,在最初將功課儲存到大腦的時候,就先把功課整理好,當功課不再是垃圾,而是變得有組織,有系統,有條理,這樣考試的時候,只要順著自己整理的系統去尋找答案,就可以把功課順利地回憶出來了。 當孩子有了一個好的學習方法,在平時的時候就把每日的功課整理成自己的知識,當知識完全變成自己的東西,考試的時候一看到題目便能迅速尋找到答案,這樣既不用害怕考試的題目,也不用擔心在有限的時間內題目會做不完,也就不會出現粗心的錯誤了。 同樣舉個在小巷裡開車的例子, 如果這個司機有好幾年的開車經驗,對道路和車性也完全瞭解,那麼就算是後面有人在按喇叭,他也能安全妥當地把車開過去。 ※針對孩子粗心表面原因的對策: 《不因題目簡單而大意》:碰到看似很簡單的題目時,不可以掉以輕心。正是因為題目簡單,大家都有機會得分,假如你再做錯失分,分數差距就會拉得更大。這時候,最好以解一般題目的速度以及心態,謹慎作答。《看到類似題仍當新題解》:見到考試前有看到過或者猜到過的題目,要特別小心。題目看似一樣,但是很有可能內藏機關陷阱,也許在數位、符號、順序、相對關係上做了調整。如果你不能夠融會貫通,舉一反三,而僅僅是用背答案的方式去解題,用這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,很容易在考試的時候就跳進了出題者的圈套。《看全題目及選項再作答》:無論題目是長是短,不管難易程度如何,要看完題目的敘述與全部的選項之後,才可以作答。在解題時,要學會看懂題目中的關鍵字和關鍵字,要劃線標記。對於題目所要問的物件,更應該以雙線標記出,提醒自己要多加注意。《考前仔細規劃答題時間》:考試的時候,儘量規劃好作答的時間,以免因時間分配不當,到後來解題時間不夠。這樣可減少因緊張焦慮而發生粗心的錯誤。有些明明簡單會做的題目,卻因為時間不夠,心情緊張,這樣失分就太可惜了。《數字及算式要寫清楚》:不管是簡單還是複雜的計算題,一定要列式清楚,各種符號以及數位也要寫得清清楚楚。另外,一定要在草稿紙上找足夠的空白,進行演算。粗心算錯的往往都是因為看錯自己寫的數位或是符號,或者是由於答題空間太小,全部擠成一堆,連自己也找不到答案。字體清晰並且算式明確,是避免犯錯的最好方法。 當然,除了孩子自己本身要注意的一些防止粗心的問題之外,家長們也要有所注意,因為,很多孩子的粗心都是由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造成的。

如何幫助孩子有效複習?
孩子之前各科考試成績都還不錯,但是最近針對前一年內容所做得複習考,成績全部都掉下來了,該怎麼幫助他複習呢? 【專家解答】 正確的學習方法必須包含五大技巧:「主動閱讀」、「主動聆聽」、「筆記系統」、「邏輯思考」、「複習回憶」。這裡牽涉到複習回憶的問題,首先我們來討論回憶的問題,你自然就明白複習該怎麼複習了。講到回憶英語叫做Recall,一般人在學習的時候往往注意的是記憶Memory,很少人去關心如何回憶的問題。其實心理學家研究發現– ===================== ※ 回憶比記憶更加重要 ※ ===================== 學生的學習並不是馬上就考試,通常會間隔一段時間才有考試,因此這時候「如何回憶」才是一個根本的問題,通常你記功課的時候用的方法是對還是不對?在記憶的當下也許你還記得,感覺自己記得。就好像小朋友在背課文,他用死記硬背的方法,記了好多遍,背得滾瓜爛熟,好像記住了,蠻有成就感的,已經記住了。但是記憶有一種遺忘的現象,隨著時間如果當時記得方法不對,記不住記不牢,就產生大量的遺忘,這叫「遺忘曲線?」。會隨著時間漸漸的遺忘,也許兩三天或者一個禮拜,可能剩下不到10%了。那麼你考試的時候要把平時記住的功課回憶出來,如果你記了半天只留下10%,那不就表示你有90%都已經遺忘了。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?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了,人腦跟電腦很像,也就是說不管是人腦也好電腦也好,它都是一種資料的儲存系統。人腦跟電腦一樣它有兩個步驟,第一個就是要把功課儲存在大腦,學習的時候要把功課儲存進去,這個儲存就是記憶的問題。首先唸書的時候要把功課先記起來,經過一段時間考試的時候,必須要把答案從大腦裡面提取出來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為什麼考試時資料會提取失敗??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一般來講我們常常會遇到考試的時候明明有讀,考試的時候卻記不起來,回憶失敗。考試的時候回憶失敗,為什麼明明有記,到了考試的時候卻回憶不出來了,這什麼原因呢?原因就在於我們大腦所記憶的這些資料,通常能夠變成長期記憶的資料,它必須是有意義的資料。如果你記東西的時候用死記硬背,你聽到的只是東西的聲音,這叫做語音的資料。你記得的只是聲音的資料,換句話說如果你唸書一直唸一直唸,你只是暫時的儲存在短期記憶裡面。現在我們要把它變成長期記憶,那就必須是有意義的資料。換句話說我們來學學習方法,就是要運用它的技巧,?賦予功課意義?。讓功課對自己變得印象深刻,你才記得住記得牢。 這樣講很抽象,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。各位小朋友大朋友們想像一下,現在你要去上學,沿路上是不是看到很多人,聽到很多聲音,接觸很多人對吧。這些人一個一個進入你的大腦,都只是暫時的儲存在你的短期記憶,隨著時間你會很快地遺忘。到了學校之後問你,剛剛你看到哪些人呢?恐怕你都不記得了,因為他們只是暫時的儲存在你的短期記憶裡,很快就消失了。 但是如果剛剛路上看的人當中,有一個人很特別。他竟然裸奔,沒有穿衣服在路上跑,被你看到了。誒,這時候你印象深刻,請問你記不記得?當然記得,怎麼有這麼奇怪的人,他瘋了,怎麼會不穿衣服跑在路上。因為他很特別,他就給你強烈的印象,你就可以記住了,也就變成長期記憶。現在功課也是一樣,如果功課對你而言都是普普通通,都只是聲音,現在就算你暫時記住了,當時記住了,那也沒用耶。過了一段時間以後,又遺忘了、記不得了。所以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如何讓功課變得特別,變得印象深刻,才能記得住。 ================ 複習該怎麼複習呢❓ ================ 同時這裡產生第二個問題,考試到了通常考試的內容往往是一個禮拜或是兩個禮拜,甚至是一個月前念過的知識,考試的範圍很大,是過去一段時間所學習的成果,時間相當長。這個時候我們剛剛提過了會有很大比例的記憶的遺忘,會有遺忘的現象,到了考試的時候怎麼辦呢?我們要做複習,但是複習怎麼複習呢? 很多家長考試到了比孩子更緊張,為了幫助你的孩子考前複習,於是就買了很多測驗題、很多測驗卷,教孩子拼命的寫測驗題。爸爸媽媽想,反正考試不就考這些題目,現在只要把這些題目都做完了、熟練了,八九不離十應該就會了。你是不是這樣想的?如果你是,?我警告你喔,每一道題目都是一個獨立的知識點,獨立的內容。題目跟題目之間是沒有關連的,是沒有連貫性的。因此這一題會了不表示下一題就跟著會,假如你的孩子考前複習,就只不斷地做題目和記住答案,這時腦袋中的知識都是片段瑣碎的,正式考試的時候糟糕題目稍微變一下,不會了。沒印象了,答不出來了。也就是回憶失敗,那怎麼辦呢?